
郭嘉劇照
《三國志》記載郭嘉是在討伐袁紹的路途中病死的,他死的那年是建安12年。雖然歷史上記載郭嘉是死于水土不服,但是有學者認為在郭嘉死亡的背后有其它真相。我們都知道曹操是一個攻與權(quán)謀斗爭的人,而且他對于身邊的有功之臣,往往是毫不留情的。歷史上記載曹操曾設(shè)計殺害了謀士許悠,對于這件事雖然曹操計劃的很周密,但仍然沒有逃過聰明的郭嘉的眼睛,郭嘉知道這件事之后感到唇亡齒寒,曹操察覺到了郭嘉對自己有異心后便認定他不能再用郭嘉這個人,所以有學者認為曹操是在郭嘉前去討伐袁紹的途中設(shè)計殺害了郭嘉。
郭嘉作為一名謀士,最終慘死也是他注定的結(jié)局。但他死在自己效力的君主手下確實讓人感到可悲,不管這種猜測是否屬實,曹操對待自己手下的有功之臣殘忍是眾所周知的,所以對于郭嘉做了曹操的謀士讓人感到不值。

郭嘉不死臥龍不出
這句話的來源未知,可能是出自某個小說,但可以肯定的是,這句話是比較值得我們?nèi)ビ懻摰摹?/p>
考究這句話的來源,我們找到這么一個資料,諸葛亮、龐統(tǒng)、徐庶都師從于水鏡先生。水鏡先生曾經(jīng)告訴諸葛亮等人云,奉孝鋒芒太盛,待其死后,方可出山。意思很簡單,郭嘉的鋒芒太盛了,你們要等到他死了,才能出山作出一番事業(yè)。

我們來看一下時間表:
郭嘉:170年-207年,196年開始到曹總手下打工,此時郭嘉26歲。
諸葛亮:181年-234年,196年時15歲。
龐統(tǒng):179年-214年,196年時17歲。
好,我們來對一下時間,國家207年去世,同一年(建安十二年),劉備三顧茅廬,諸葛亮出山。也正是因為這個巧合,才有了郭嘉不死,臥龍不出的傳聞。
再一點,郭嘉和諸葛亮有很多相似之處。兩人都是極具戰(zhàn)略目光的“大布局人才”,同時兩人還是出色卓越的心理學家。

先說郭嘉,曹操196年迎漢獻帝,郭嘉同年進入曹操賬下,隨后曹操開始進入強盛時期,挾天子以令諸侯,郭嘉展現(xiàn)才能,給曹操定下了統(tǒng)一北方的戰(zhàn)略布局,并在好幾場大戰(zhàn)中,揣摩對方心理,屢次力排眾議改變曹操軍事布局,為曹操的北方統(tǒng)一做出了巨大貢獻。
當時郭嘉的戰(zhàn)略非常明確,曹操以天子為后盾,掃清北方諸強,然后一鼓作氣攻下南方,南方當時并沒有太強大的勢力,按照當時的形式來看,郭嘉的戰(zhàn)略是非常明智的,事實證明也是非常成功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