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稱,實際戰(zhàn)爭告訴我們:前方的勝敗取決于后方。在這方面,美國有個很大的不利。正如彭博“牛虻新語”(Gadfly)專欄作者Tim Culpan所指出的那樣,美國從中國的進口絕大多數是消費品——計算機、手機、針織品、服裝、玩具,關稅勢必會增加美國民眾的生活成本。
2016年,中國占美國進口大多數消費品的三分之一以上。來源:國際貿易中心
對于美國零售商來說,尋求這些商品的更換并不容易。2016年,在所有中國對美出口額大于50億美元的消費品領域里,中國所占份額都大于三分之一。世界供應鏈體系中亦尚無可迅速同中國形成匹敵之勢者,若進一步提高關稅實際上將等同于向消費者征稅。
從特朗普的角度看,理想的辦法是用國內生產取代,但這很難操作。
在服裝生產方面,美國生產線勞動人口從1990年以來已萎縮逾90%,電子行業(yè)減少近40%就業(yè)。目前,中國國內相關產業(yè)也轉移至南亞、東南亞、非洲等勞動力更為便宜的地方。這種局面下,就業(yè)回流美國的機會渺茫。
過去三十年來,美國電子和服裝勞動力規(guī)模屢受重挫,資料來源:美國勞工部統(tǒng)計局
相比之下,中國從美國進口的主要為中間產品和零部件,以大豆、飛機、汽車、集成電路和塑料制品為主。